1. 51行业报告网移动版首页
  2. 运行分析

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本文为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

一、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2019年,面对诸多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较第二产业快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较第二产业高22.6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2.6%。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384万吨,增长0.9%,连续5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长2.0%;早稻产量2627万吨,下降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长1.1%。全年大豆产量1810万吨,增长13.3%。全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7649万吨,下降10.2%。其中,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

3、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智能手表、服务机器人、智能手环等新兴消费产品增速分别为101.7%、38.9%、36.8%。受工业产品销售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下降3.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分别增长4.8%和3.0%。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分别增长2.2%和5.0%。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增长5.4%。其中,民间投资311159亿元,增长4.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4.1%,中部地区增长9.5%,西部地区增长5.6%,东北地区下降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633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163070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375775亿元,增长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

5、居民消费增长较快,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增长8.0%。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快8.7、4.6、4.1和1.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持续高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6、对外经济持续向好,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增长3.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其中,出口172298亿元,增长5.0%;进口143148亿元,增长1.6%;顺差29150亿元,扩大25%。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升至43.3%,首次成为第一大主体,其中出口占比达51.9%。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0.8%,高出总体增速7.4个百分点。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创历史新高,达9415亿元,增长5.8%,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2660亿元,增长25.6%,占比升至28.3%。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平稳有序发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06亿美元,下降8.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50.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6%。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29亿美元,增长2.3%。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4万人。

7、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持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连续10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农民工就业总量29077万人,增长0.8%。

二、202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从整体看,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减免租金、稳岗补贴和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国民经济有序恢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三大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下降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拉动GDP下降1.4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下降1.0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全社会能源消费降幅小于GDP降幅,单位GDP能耗上升4.3%。

图1 2018年二季度-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2018年二季度-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从工业生产看,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较1-3月收窄3.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4.2%,股份制企业下降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8%;制造业下降5.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9%。基础原材料和新产品生产保持增长,天然气、原油、十种有色金属乙烯和粗钢产量分别增长10.3%、2.0%、2.6%、0.7%和1.3%。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较1-3月收窄9.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67.3%,比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环比增长2.27%。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目前有色金属、医药、电子、化工钢铁机械等工业行业用电量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监测,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1%,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9%。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仍处于扩张区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疫情对工业生产造成的短期冲击将有望逐步消除。

从投资看,受施工天数减少、投资项目所需物资和人员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77365亿元,下降1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6.5%;国有控股投资下降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02亿元,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40937亿元,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92785亿元,下降7.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7.8%。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4%、25.6%和1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部分民生保障领域投资实现了增长。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下降3.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8%。随着中央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投资下降的局面将逐步扭转。

从消费看,居民消费需求受抑制,市场销售短期下滑明显。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收窄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413亿元,下降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45亿元,下降15.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333亿元,下降41.2%;商品零售98425亿元,下降1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3.8%、6.3%和4.3%。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方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增长8.6%,比1-3月加快2.7个百分点。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90.3亿件,同比增长11.5%,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32.1%。后期随着疫情因素逐渐消除,物流运输稳步恢复,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态势。

图2 2019年3月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019年3月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从外经贸看,1-5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1538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61989.4亿元,下降4.7%;进口53391.3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8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比一季度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7%。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6.9%、73.8%和99.6%。1-4月,中国境内非金融类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84家境外企业开展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5.7亿美元,同比下降3.1%。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64.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654.8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7.1万人;4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8.7万人。

图3 2019年1月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2019年1月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从价格看,1-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4.0%,是推高CPI涨幅的主要因素;衣着上涨0.1%;居住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复工复产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加力,市场供给不断改善,1月-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同比增长5.4%、5.2%、4.3%和3.3%,涨幅逐月回落。生产领域价格小幅下降,1-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从居民收入和就业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实际下降4.7%。就业压力明显加大,1-4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4万人,同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用工需求上升,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显示,城镇在职未就业人群比例从3月份的18.3%下降至3.5%。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随着社保减免、失业保险返还、稳岗补贴等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落地见效,预计居民收入和就业形势将逐渐改善。从货币信贷看,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总体稳定。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3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增长5.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5万亿元,增长10.2%。1-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万亿元,同比多增1.97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9万亿美元。

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表2 018年-202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单位:%

2018年-202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来自商务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切勿作为投资依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51baog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