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行业报告网移动版首页
  2. 产经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行业影响分析

从现象到本质—由武汉疫情看信息行业的空中楼阁

2 月 4 日早晨,我看到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颜世富副院长发在行业研究院群里的帖子:“《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中国延长的春节假期于上周末结束,从本周一开始,企业开始复工,但疫情仍然在继续扩散,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远程办公,而线下停课的学校也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线上课堂继续教学,这是至今最大规模的远程办公社会实验。初步结果不佳,众多用于沟通的通信软件纷纷崩溃:阿里巴巴的钉钉因为视频会议并发太多于上午 9 点崩溃,腾讯的企业微信连接不稳定崩溃;华为的 WeLink 不可用;百度的企业梯子服务要求雇员下线将带宽留给系统管理员;字节跳动的在线办公应用 Lark 是最大赢家,没出现什么问题。”

我立刻在网上搜了一下,凤凰网转载了每日新闻报道:《疫情过后,移动办公方式会流行吗?》内容与上述《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大同小异。

远程办公软件、移动办公软件都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办公自动化分支。大规模办公软件崩溃是现象,其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此时讨论这个问题有何意义呢?正是武汉疫情才暴露出,原来红红火火、日新月异的信息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空中楼阁。

我是 1985 年进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当年叫做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从事教学和研究的,MIS 的初心是使管理或办公更便捷、更快速。三十几年下来,我个人认为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琐了。

我从 1990 年开始讲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用户友好”,起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用户界面(用户所看到的屏幕)应该很清楚的告诉用户该怎么一步一步操作;二是“防弹”,即不能因为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系统崩溃。但是,我现在必须使用的众多办公软件很不友好,多数情况下我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经常因为操作不符合编程者的要求而死机、退出系统、莫名奇妙的不响应且没有任何提示。

我问自己的研究生是怎么考虑用户友好的,学生都说没听说过。这些学生都是来自 985、211 大学计算机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考入安泰,必然都是同龄人中的翘楚。

这次武汉肺炎疫情严重之后,我曾经想呼吁,凡是需要异地上学的(小学、初中一般都是本地)一律停止集中面授,全部改为远程网络教学。为此我自己做了实验,结论是离线方式可行、在线方式不可行。所谓离线方式就是事先录制、存储一个视频,别人下载以后重放,这种方式没问题。所谓在线方式就是大家同时联在网上、实时交互,不行的现象是频繁断线。断线是现象,断线的本质有二:一是带宽不够、二是无线信号不稳定。一堂课五六十人,你断线、我断线、尤其是老师也不停地断线,这个课还怎么上呢?全国性地加大带宽、改善无线信号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理,《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也是现象,不是本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本质是什么呢?

2017 年 12 月 27 日,余明阳教授主持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的“深度思考”学术对话产业系列活动之一:“人工智能”在发烧,你我需要冷思考。我有幸被邀请为主讲嘉宾,讲了《人工智能:从现象到本质》。当时我给了如下一张图,并解释:“这张图的第一行,也像第二行和第三行一样,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也有 End-user、User、Maker、Designer、Scientist、和 Thinker。很多使用计算机的人、包括应用人工智产品的人,都是处于 End-user 这个位置。还有些人属于 User 这个位置,例如我和前面坐的这几位教授,我们距离 Scientist、和 Thinker 还差很远。距离 IBM、微软、英特尔、苹果等,也还相差一定的距离。比如说软件方面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硬件方面还没有英特尔水平的 CPU 和 IBM 水平的大型计算机。我们现在总强调说应该有自主创新、说我们原创的东西少。我今天想说的主题就是这个,原创从哪里产生?如果咱们大家都集中在 End-user 这里,就不会有原创;都集中在 End-user 这里,就只能跟着人家走;集中在这儿,只是最终用户、使用人家的东西,不可能有原创。”

现在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 End-user 问题,之所以说正是武汉疫情才暴露出信息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座空中楼阁,是因为从大学专业教育到行业研发与生产,目前越来越集中于 End-user 这个层次。还美其名曰:“随着技术进步必须适应行业分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呢?20 世纪 90 年代,在我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中,上图的所有课程都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自下而上是互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最高层的应用软件是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生产能力,也是信息行业的最终产品。当时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多,基本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随着高等学校学生的扩招和专业的扩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到了21世纪已然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数量最多的专业(全国约500个高校开设此专业),师资越来越匮乏,在美其名曰教学改革的招牌下,1990—2000年期间首先被砍掉的是编译系统,2000—2010年期间被砍掉的是操作系统。

到2010年以后,除清华、上海交大等极少数学校还保留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之外,大多数高校仅剩下下面的内容。连培养目标都改了,从原来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改为信息系统应用了!

以上说的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再说纯粹行业内容的变迁,主要讨论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包括远程办公软件)。1980—2000年期间是中国在本行业领域的起步和发展时期,专业技术人员、产品从无到有、逐渐提高的年代。

2000年开始,国外很多软件巨头登陆中国,例如早期的SAP(德国,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程序提供商,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跟进的Orecal等等,推销他们的产品。他们在中国扶持了很多代理商,代理商们有创造性地提出了ERP理念、ERP模式、ERP思维、ERP思想。核心内容就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老话:“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2000—2010年期间是造船和买船共同发展的年代。造船派根据需要造个鱼雷艇、驱逐舰之类的,造不出巡洋舰和航母;买船派由于用户需求一个鱼雷艇,卖给用户一个简化版的航母,不但很贵、而且不好用。所以买船派没有明显占据上风。

到了2010年以后,SAP和Orecal等外商也改变了之前卖成品船的策略,而是模块化定制。例如用户想要一个比鱼雷艇大一些,带两门主炮和直升机,但是比标准驱逐舰吨位小且速度快的非标准成品船,卖方可以用其现有的模块为买方拼装一个这样的船。注意,是拼装、不是量身定制,但是和简化版的航母比,还是好了很多。这个期间造船派逐渐走下坡路,很多变身为代理商,并且租船派这时候出场了。

到了21世纪10年代中期,结合Outsourcing的理念(理念都是人造的),租船业务被推出了,并开始在行业里大占上风。对卖方来说,租船业务更赚钱!我经常参加上海市信息技术评标,有一个很大的金融企业,每年所付License(软件使用授权协议)的费用就是好几千万!涉及的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模块。中间件是个什么东西?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中间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通讯,可以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相连接的系统即使有不同的软硬件接口,但仍能通过中间件交换信息。中间件产品的开发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是我第一次使用中间件产品(不算.Net)是在2005年,当时,我带着学生承担一个IBM委托的项目,IBM提供自己公司的WebSphere,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分布式信息系统确实太容易了。中间件本身是个很大、很复杂的系统软件,但是学会使用却很容易,我做了一回End-user,在IBM中国研究院,参加“WebSphere从入门到精通培训”,为期一天。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例如,Java虚拟机屏蔽了与具体操作系统平台相关的信息,使得Java程序只需生成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目标代码(字节码),就可以在多种平台上不加修改地运行。同理,虚拟机本身是个很大、很复杂的系统软件,但是学会使用却很容易,Java程序员不需要知道虚拟机的运行原理,只要专注写Java代码就可以了,这不是典型的End-user吗?

但是,完全用Java语言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或办公软件,还算是造船的水平。用Java组建SAP和Oracle等外商的模块,就是买船的水平。每年支付License费用的,完全外包或部分外包的,就是租船的水平。作为一个以赢利为目的企业或团体来说,采用“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行业策略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旦有事,像这次武汉肺炎疫情,立刻《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继续沿用“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行业策略行吗?

再来说一下Python是什么?Python是一个比Java更简单的、在虚拟机上解释执行的脚本语言。严格地说,它不属于计算机编程语言,是批处理系统(Batch system)中的命令集合。咱们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基本都是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自动控制里还有一种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其中批处理系统是最早的操作系统,所以,批处理命令是很古老的东西,不像以赢利为目的培训机构宣传的那样:“最新、最流行、最有前途…”。之所以火爆,是因为简单。如图5所示,学习Python完全不需要有下面九层的基础,直接就从第十层开始,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系统专业的人可以说:“我也能编程序了!”

除了简单之外,有很多玩家,用Python编了各种小程序,放到网络社区中免费共享。例如网络爬虫,一个新手从零基础开始很快可以自己组装一个网络爬虫,放到网上能爬回来大量数据,然后自以为:“学会了Python就要什么有什么了!”在这次武汉肺炎疫情中,如果能及时掌握到底有多少人已经发病、发病人曾经去过什么地方、和哪些人有接触的可能等信息,就有可能把这些人全部隔离,彻底封闭传染源。现在有“无所不能”的网络爬虫和大数据处理软件,彻底计算和分析这点数据还算什么难题吗?是个大难题!首先,网络爬虫此时根本爬不来想要的、可以分析疫情的数据,大数据处理软件在疫情中也是个摆设。这就是商业炒作的宣传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差别。

很多高校、很多专业教师,也在推波逐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原来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已经过时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学习系统开发?国外把各种系统模块都开发好了,拿过来直接用就行了。今后是Python的时代,学会用Python做数据分析就有很多月薪4.5万的岗位。”

更有甚者,用Python爬取一些网页信息,把事先指定的词条统计一下,就号称分析得出了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等等,以此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和成果,拿走了大量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简直是彻底沦陷了。

现在,小学在教Python,中学也在教Python。我们在自己讲授程序设计课程时,我们学院本科生中有80%多选学Python,仅有区区不到20%选学C++。大学生才开始学微积分,为什么小学生不直接学习微积分呢?到底是我太老朽了,还是学生们太精明了?

我参加过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答辩,研究生们也在学习Python。有些学生在网上下载几个Python软件包,假设几个不同的输入参数算一下,然后得出结论:某某问题、用什么算法软件、什么参数得到的效果好!并以此发表了论文。答辩的时候我提问:“为什么一个单词可以代表一个句子?为什么一个句子可以代表一段话?为什么好几个句子组成的一段话能由一个单词代表其中心思想?……”学生给我的回答是:“软件自动算出来的!”

这次武汉肺炎疫情,除去患者隐瞒不报的数据,对已经确诊或疑似患者,根据医院的数据加上实名制的火车票、飞机票数据等,还不能顺藤摸瓜估算出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吗?不能!至少,有的医院并没有实现数字化、有的医院内部数字化了但数据没有上网、有的上网了但是数据格式不一样……这些就是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数据库的规范化和数据孤岛问题。从我1985年入行到现在,已经35年了,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凭什么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目标过时了呢?难道,因为外国人研究出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中国人就不需要学医、不需要有人做医生了吗?

信息系统解决的是信息源的获取和管理问题。如果数据源的问题不解决,网络爬虫可以取而代之吗?大数据软件能做无米之炊吗?不能!况且现在,还有很多人把调查问卷由20份增加到200份、2000份就号称是基于大数据了!

教育部发文,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国家开始重视基础教育了,我双手赞成,早该如此。但是,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单独招生、特殊培养不等于加强和重视基础教育了,而是应该在各个学科加强!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为例,图5的底下七层,都是Designer、Maker和User的核心课程,是学科基础,越底层越重要,缺一不可!况且,国家层面刚刚制订了一个“2030年要占领世界人工智能前沿”的规划,培养出一批Scientist、和Thinker才是占领世界人工智能前沿。目前按图3所示的基础教育,只能培养End-user,于是信息行业大厦只能建立成空中楼阁。我们的后代如果都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商人,便也罢了。科技领域人才如果也是以此为标准培养的,那就只能当技术殖民地的公民了。

或许有人说,你这个十层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不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那就大错特错!这就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还要增加一些更基础的东西。硬件方面至少有电路分析、模电、数电、通信与信号处理;软件方面至少有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

结语,图灵机是个抽象模型,具体化就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974年Donald Knuth因为写了一套书叫《程序设计艺术》,而获得了图灵奖。他用汇编语言实现了计算机编程思想、方法、艺术和技巧,这套书被全世界公认是好书。现在的精明人一定会说:“那本书?都什么年月了?太老了!早该被淘汰了!”

本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切勿作为投资依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51baogao.cn)